3月2日,我校线上思政课程开课以后,因为其既贴近了当前的时事热点,又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使得同学们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博得了广大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样有深度的课程,是怎样录制出来的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的疑问,走进课程制作的背后。
“面对突发的疫情,思政课直指人心,可以引导着学生们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胜信念。因此,它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前期的准备和整体的录制中就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打磨和酝酿。这里面浸润着校领导和全体思政部教师的心血。”谈及《我和我的祖国》的录制,我校思政教学部教师骆洪军如此说。 据骆老师介绍,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我校思政部高度重视,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迅速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我和我的祖国》课程标准,经过全体思政部教师的不懈努力,课程终于在3月2日顺利上线。第一堂课开讲之后,立刻引得了个“开门红”,同学们一片点赞!
(《我和我的祖国课程 》教师与学生在线互动)
“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被阻隔在天南地北的家中,有些在老家的老师没有电脑等必备的办公用品,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但大家热情高涨,排除万难,很快便拿出了初稿。”骆洪军老师补充到。此外,在课程编写中,我校副校长赵雅卫全程参与,逐字逐句批改课标,并在课程站位、任务、设计、具体内容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通过几轮修订后,最终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以“做好本次思想政治教育和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衔接”为要求,充分利用中央权威媒体和已有的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国》的课程建设。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答疑解惑、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使课程学习丰富多彩,颇受教育,获益良多。虽然由于受网速及个人学习设备的影响,有时交流起来不是那么顺畅,甚至有些同学存在观望或不重视的心态,没能真正参与进来,但大部分同学们都觉得此门课程设计的合理,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深度又紧扣当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通过此次课程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含义,更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