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学科组樊高英、陈云娇、王君霞、程佳诗妮四位老师,于11月3日采用线上讨论的形式对第八、九、十次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讨。
首先,四位老师就后续教学进度的时间安排进行讨论,由于本学期是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安排,四位老师就是否增加“取样观察方法”进行商讨,考虑到取样法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多,用更具有实用性的“作品分析法”替代,体现了教学应结合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然后,学科组老师对程佳诗妮老师负责的第八次、第九次教学的“轶事记录法”进行研讨。程佳诗妮老师先对自己负责的内容阐述了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教学资料的分配。樊高英老师对课时安排又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风格灵活采用3个课时或4个课时,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兼顾老师个人风格。陈云娇提出了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能挑出别人的问题,但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的情况,针对这个情况,四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各抒己见,最后樊高英老师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视频,学生通过多次记录,在每一次的记录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学科组老师又针对王君霞老师负责的第十次教学的“检核表”进行研讨。王君霞老师先对各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思路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幼儿园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导入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个真实的检核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出检核表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引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今后工作的帮助。四位老师商讨后,樊高英老师建议,由于是对两种具体方法的教学,应准备两个视频分别进行实操训练,以及每个训练都要有一个具体的、正确的检核表给学生参照,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最后,学科组为周五的实践入园做好准备,樊高英老师对入园的简报以及结果记录的要求进行说明。
(图片一:学科组11月3日线上教研截图)